品茶中的正念是指,品茶中的正念

  • 栏目:茶百科
  • 发布时间:2025-07-07 02:04:38
  • 浏览量:0

心外无物,茶外无茶,心是生发意义的源泉。当饮者“走神”时,茶汤就有了意义。

同样,一杯茶的味道可能和一大口的味道大不相同,身心获得的审美体验更是天壤之别。原因其实很简单,和饮酒者是否“走神”有直接关系。

人总是被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所困,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是这种惯性的具体体现。

人的行为是由意识驱动的。以品茶为例。有些人喝起来又甜又醇,有些人只是觉得味道不错,还有些人觉得只是比喝白开水好一点点.要看品茶时个人心理过程的水平。

弗洛伊德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当饮者端起一杯茶,有意识地体会到茶汤中所蕴含的色、香、味,有意识地“脑补”茶树的生长环境,茶叶的制作过程,以及与这种茶相关的奇闻异事和品牌故事,眼前的一切顿时鲜活起来,杯中的茶汤不再是普通的茶汤。

王阳明说:“你不看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就和你一起死了。当你来看这花的时候,这花的颜色瞬间就明白了。我知道这朵花不在你心里。”心外无物,茶外无茶,心是生发意义的源泉。当饮者“走神”时,茶汤就有了意义。

一位日本作家描述了类似的经历。他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主人做了很贵的河豚招待大家,还特意叫他细细品味。结果在那一餐,大家享受了一顿从未有过的美味,在味觉记忆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饭后,主人笑着说,其实我们吃的只是一条普通的鱼。这种善意的玩笑说明,即使是普通的食物,在刻意的心理暗示下,也能给人带来美味的感受。因为这个过程突破了潜意识的咀嚼和吞咽,在意识层面聚焦于这一刻,“一会儿明白了这花的颜色”,一会儿明白了这鱼的味道鲜美。

自觉品茶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一样的。经过味觉和嗅觉反复训练的饮茶者,从一杯茶汤中能获得比普通饮者更多的信息。

品茶中的正念是指,品茶中的正念

分辨一杯茶好喝不好喝只是初级水平。这个层次的饮者虽然有品茶的意识,但由于修养不够,对所谓的“汤感”和“身感”并不确定。他们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敢大胆下结论,最容易被暗示和诱导。品茶时有意识地“脑补”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甚至是有害的。

想象一场刻意设计的气氛庄重的茶话会。在一位“大师”的指引下,人们闭上眼睛,喝下“88绿”、“水蓝印”或十亿万亿……一杯莫名其妙的浑浊茶汤,也能成为难得的“神物”,喝出衣襟飘动、腋下生风的感觉。这是普通的计算机病毒。

只有建立起品茶的“正念”,剥去一种茶的各种人造光环,内心的宁静才能以味觉和嗅觉最敏感的末梢神经,触及茶的本质,只有单纯的无杂念的观察。茶叶的原料、工艺、储藏等元素在意识深处一一呈现。这需要饮酒者极其丰富的数据积累,更需要“正念”的加持。

不幸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念”恰恰是普通人最缺乏的:喝酒喝酒的人缺乏正念,容易被误导;泡茶如果没有足够的正念,可能会误入歧途。正如王阳明所言,“王之利益为上,功利性之所为,与外在的假义相似,以助其自身利益,而欺其他人:义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没心没肺,但所谓的正义又是什么?”讽刺的是,最喜欢打着业内“正念”旗号练招数的,却是功利主义者。

茶就是这样。心里没有私欲,所以一切茶都是简单的。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