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谈茶行业

  • 栏目:茶百科
  • 发布时间:2025-05-23 16:40:08
  • 浏览量:0

茶界的空谈理论家越来越多。谈论市场营销、市场的总体趋势和国际一体化.话题比对方大,看起来颇有点指指点点,舍我其谁的意思。

不幸的是,这些理论家往往拿不出一个像样的成功故事,但有大量悲惨的往事让雇主陷入沟里。其中有失去麦城的职业经理人和营销总监,也有混学界的投机者。到处设道场“开坛传法”,让人见微知著。恐怕是误导。

理论上是所有小学生都知道的典故。理论家应该是一个茶叶公司的顾问和军事顾问,和跟部队打仗没什么区别。一场战争会死人,茶企用错了人会损失巨大。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茶企一直在高薪挖其他茶企的墙角,希望复制别人的成功。众所周知,每个茶企的文化氛围、产品结构、终端玩法都是千差万别,不具有可复制性。重金挖来的“角”,只是特定平台上的“角”。离开了原来的土壤,他们往往不知所措。这样的“角落”带来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行业内的教训还少吗?

理论家不点真品,吐莲花有什么用?更何况,目前茶行业还没有所谓的营销理论体系。盲目套用快销、直销、广告、公关、金融等领域的常识,听起来很专业,很学术,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三三五四理论家的套路奏效,是否还会给前东家制造一个又一个“滑铁卢”?

理论家只是理论家。在舞台上一停,一支箭射了出去,然后在箭射到的地方画了一个圈,就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理论。观众激动了,鸡血的效力过了,还是要回到成本和利润的麻烦上来。

如果某些老板真的听信理论家,无视企业实际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去学请代言人,打广告,做路演,恐怕企业死的更快。舞台上的这些所谓“理论”,即使经过精心包装,也不过是在重复理论家本身的失败。仅此而已。

当然,过去的失败也不能全归咎于理论家的指导,但老板的格局和识别能力至关重要。在赵括的“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被全歼,这与赵用人不当有直接关系。

中国一个“成功学大师”的成功,是在出租屋的阳台上研究出来的;那些不知疲倦地摧残人的茶理论家们,大部分还在为生计奔波。他们连自己的问题都没解决,真的有能力拯救企业于水火之中?

理论家迫切需要的只是一场接一场的“秀”。站着说话自然不会伤背,也不用负责。说完了发言,拍照,自媒体推送,目的达到了。下一波学生还在外面排队呢!

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最终还是要靠茶企老板自己:个人的眼光、修养、判断力才能自救。

理论家不是救世主,也不可能是救世主。理论家的“总裁班”后,企业最后倒闭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自称“营销大师”的理论家,你要尽量远离。

纸上谈兵谈茶行业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