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壶茶,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快乐。他甚至列举了十部《茶经》,其中“沏茶之术,一半在于择水,山泉为上,河水次之,井水次之”。难怪有茶友感叹“为什么同样的茶,用不同的水冲泡,味道却不一样?”其实,要做好茶,除了泡茶的技巧,心情、环境、器皿的选择都会影响茶的味道,而影响茶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水的选择。
泡茶的艺术在于选水。
俗话说“茶为父,水为母”,水和茶的关系总是相辅相成的。水对于茶就像水对于鱼一样。“鱼得活水,茶得更香、更彩、更味的水”。
人之所以迷恋水,是因为水是茶的载体,水质差了,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就会被污染,以至于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甜,看不到茶的晶莹。
《煮泉小品》年,田明伊伊曾经说过茶叶的好坏。“如果没有适当地加水煮沸,它就是好的或坏的”。阿清王朝的张大富甚至把水产品放在茶产品的上面。他想:“茶一定是水做的。茶十分之八是水做的,茶也很尴尬。”十分之八的水,十分之十的茶试试,茶只有八个耳朵。"
用现代茶学专家的话来说,这些在水上品茶的经典说法,意思是“当优质的香茶遇到口感生硬、杂质较多的水时,茶很难用它的优雅和回味掩盖水的涩味。只有甘甜好水遇上优质香茶,茶的味道才会达到巅峰”。
古代泡茶的选水有四个要素。
由于水在品茶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水的选择、讨论和评价从古至今都是茶界的热门话题。总结起来,历代对水的主要标准不外乎两个方面:水质和水的味道。最早的水的评价标准是由宋徽宗的赵霁提出的,他在《大观茶论》年提出“水是纯的、淡的、甜的、苦的。干青是水的性质,这是独一无二的。”
国家级茶评家、国家级茶艺师张婉婷说,古沏茶的讲究,被后人发展为“清、淡、甜、鲜、活”五大标准。所谓“活”,就是水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水。“活水”也是为了“死水”,所谓“流水不腐”,动水不容易滋生细菌。同时,如果活水有天然污染,可以溶解去除,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高,冲泡出来的茶汤特别鲜香可口。
绿茶和红茶的水温不一样。
要想泡出好茶,不仅要重新选水,还要知道茶的火候也是有讲究的。古人很注重泡茶的水温。宋代蔡襄在《茶录》年说:“待汤(即煮开的茶)最难。不熟的话,泡沫会浮起来;如果过熟,茶叶会下沉;如果上辈子是蟹眼,那就煮过头了。等汤很难,因为不能放在瓶子里煮。”
由此可见,泡茶和烧水时,一定要大火烧开,而不是小火。但泡茶水温的禁忌是“水老”“水嫩”。以刚烧开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很香。
如果水烧开时间过长,就是古人所说的“老水”。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水温高“烫”茶叶。张婉婷说,如果你想喝乌龙茶和红茶,每次用的茶越多,茶叶越老,就必须用100的开水冲泡。
开水,古人称为“嫩水”,不适合泡茶。由于水温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不容易泡出来,使得香味低而淡。张婉婷说,绿茶、白茶、黄茶,尤其是各种嫩芽嫩叶的名茶(名优绿茶),不宜用100的开水冲泡,一般在80左右。“茶叶越嫩越绿,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