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自朱元璋攻陷元朝以来,明朝已经建立了205年。今年登基的万历皇帝,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第一任大臣张主持全国政务。夕阳照耀着紫禁城,骑着快马,载着明朝十四世子孙的书信,在血色黄昏中冲出山海关。
谁也没有想到,这道圣旨的颁布,使得北方边境突然兵荒马乱,风云突变。蒙古图们江扎萨克图汗集结蒙古各部,与女真族的建州部联手,兵逼明朝辽东的清河关。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原来这是一道下令关闭边境贸易的圣旨。与明朝的边境贸易对关外的蒙古和女真部落至关重要。有一件事尤其生死攸关,他们愿意用宝马小马、珍贵的皮毛和他们视为生命的人参来交换。这是茶!
在中国,茶叶主要产于江淮南部。在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茶叶与丝绸和瓷器一起,是出口到西域的大宗商品。可以说,丝绸之路其实就是丝绸茶路。北方游牧部落通过饮食文化的交流,形成了自己的饮茶特色,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最好例证。
牧民的饮食多为牛羊肉、牛奶等。又热又油腻,难以消化。茶叶中含有生物碱和茶多酚,有助于食物消化。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茶不是饮料,而是生存必需品,是生命之泉。中原王朝也意识到茶是可以用来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茶叶贸易和茶马贸易始于唐代。这种茶制也是宋代乃至明清时期的一项重要国策。
在某些历史时期,茶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了商品属性。“国之大事在荣,荣之大事在马。”因此,马匹贸易成了一项边境政策。公元1573年,明朝颁布圣旨,关闭边境贸易。初衷是严查私人茶商,严惩不法官员。但茶马互市的关闭,彻底切断了边贸的茶叶供应。走投无路之下,蒙古各部联合女真,共同向明朝辽东重镇清河关发起进攻。明朝被迫强行开放边贸,继续在关外供应茶叶。
5月,图们扎萨克图可汗率领蒙古军队配合女真诸部,包围了整个清河城。清河守将裴承祖誓死奋战。最终,清河城堡得救了。然而,明军统帅裴在建州被女真部落首领王高杀死。
双方僵持两年后,明朝终于恢复了清河的茶马贸易。明政权把茶马贸易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它以为通过控制茶叶的供应,就可以控制游牧民族,一劳永逸地摆脱边境的麻烦。然而,它忘记了自己国力的强大是维持繁荣和安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