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茶的喝法,七碗茶仪式方法

  • 栏目:茶百科
  • 发布时间:2025-08-04 00:46:18
  • 浏览量: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七碗茶的喝法和七碗茶仪式方法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七碗茶的喝法以及七碗茶仪式方法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七碗茶诗赏析

1、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2、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3、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4、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5、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6、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7、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8、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9、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10、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1、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12、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3、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14、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15、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16、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17、《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二、七碗茶流程解说词

1、在给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没有脏泥,一定要先净手,更要让客人知道你洗过手了,这不仅是一个喝茶卫生问题,更是表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2、在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还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便是“温器”,即将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的需要,也是为了给茶具预热,使茶的味道更香浓。更重要的是,让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3、在茶道里,人们往往将第三个步骤称为“马龙入宫”,即将茶叶放到茶壶里。虽然过程比较简单,但从这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茶道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重。

4、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经过“洗茶”这一步骤,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清洁茶叶表面的杂质,让客人得以放心的饮用茶水。

5、前面几个步骤,可能大家平时在斟茶的过程中,都能做到。而泡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后,在倒入沸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壶嘴“点头”三次,这也是茶道文化里所谓的“凤凰三点头”,以示向客人致敬。

6、这个步骤,体现的是主人的用心。“拂盖”的意思是,泡茶时,沸水要高出壶口一点,然后,主人要用壶盖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儿,防止客人喝茶时喝到漂浮着的茶沫。

7、“封壶”指的是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这个步骤为的是保存茶水的浓香,保证客人的口感。

三、七碗茶诗原文及解释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七碗茶的喝法,七碗茶仪式方法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

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

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

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

诗人得茶真味,夸赞饮茶的乐趣和妙用。昔魏文帝曾有诗:“与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轼却认为卢仝的“七碗茶”更神于这“一丸药”。在诗作中他还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气”:“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所谓“且尽卢仝七碗茶”,说的是一个典故。卢仝,唐代诗人,一生爱茶成癖,其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诵。其中“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更为后人耳熟能详,描写饮七碗茶的不同感觉,步步深入,极为生动传神。

四、七碗茶流程讲解

茶汤以不烫口的最热温度为最佳,分四步喝茶,1、先呼气,腹部凹陷,2、边吸气,边喝茶,3、茶汤含在嘴中,用鼻子呼气,腹部凹陷,4、咽下茶汤。

认真感受茶汤流入身体的路径,心情放松,抛开杂念,情绪平缓,渐入茶境。

茶汤在一呼一吸中流入身体,并参与气血循环,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此刻,如有打嗝属正常现象。

此刻,全身发热,气脉舒畅,身体中有一股内动力,微微发汗。如果有汗排出,可用干纸巾擦拭,切不可用湿毛巾,以免刺激或堵塞毛孔。

茶汤的能量深入全身,需保持坐姿不动,感到身心轻松,压迫紧张的情绪全然消退。

此时茶已经在体内深入运行,并且促进了全身更顺畅、更良好的循环,全身都轻盈飘逸、酣畅淋漓。

七碗茶以后,思想和情绪充分放松,感觉通体轻盈、杂念尽消、心平气和。在一杯茶的世界里享受了幸福和宁静。

五、卢平七碗茶诗全文

1、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2、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3、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4、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5、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6、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7、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8、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9、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10、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1、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12、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3、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14、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15、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16、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六、七碗静心茶茶语

晨泡清茶静心欢,忘切日忙化烦烟。人生沉浮随日去走,品茶品人过凡间!。

七、七碗茶歌全文

1、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2、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3、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4、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5、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6、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7、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8、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9、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10、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1、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12、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3、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14、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15、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16、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wave